同房後出血加分泌物異常,警惕感染性陰道炎或HPV感染
那晚事兒剛完,就見床單上印著一小塊紅。“是不是動作太猛了?”“可能是排卵期出血吧?”手忙腳亂摸出手機查百度,屏幕一亮,“宮頸癌晚期” 三個字直晃眼。嚇得我腦子一片空白,差點一腳把老公踹開!
同房後出血,是老公太猛,還是生病了?今天,我們就來理性分析這幾種常見原因,幫你判斷:什么時候該觀察?什么時候必須看醫生?
01這幾種常見情況,別慌
同房後出血,在醫學上被稱為“接觸性出血”,特指性生活或婦科檢查後出現的陰道流血症狀。大家遇到這種情況時,是不是心裏一下就慌了?別著急,先跟你聊聊那些看似嚇人、實則可能正常的表現。
“處女膜”損傷
通常只會有少量出血,屬於陰道瓣破裂後的正常生理現象,一般短時間內就能自行止血,不用過度擔心。
除此之外,如果同房時姿勢不當、動作過於粗暴,也可能導致陰道黏膜或組織受傷。這種情況下,女性通常會伴隨明顯疼痛感;若損傷較嚴重,傷口可能達到幾厘米,甚至穿透腹膜,還可能引發大量出血,此時就需要及時就醫處理了。
月經周期影響
如果本身月經就不太規律,可能會在同房時恰好趕上月經來潮,或是處於經期未完全結束的階段,從而出現同房後出血的情況。
這種出血通常和平時月經量、顏色相近,後續可以觀察出血是否會隨著月經周期自然結束,若和平時經期表現一致,一般無需特殊處理。
排卵期出血
這類出血多發生在月經結束後的 12-18 天(即排卵期),通常量很少,顏色可能是粉紅色或褐色,持續時間也短,一般 1-3 天就會消失,部分人可能還會伴隨輕微的腹脹或排卵痛,都屬於正常生理反應。
02這4種原因,該查該治
遇到同房後出血,除了之前提到的生理情況,還要警惕可能的病理問題。下面這 4 種常見原因,建議認真了解,發現異常及時就醫檢查、規范治療,別讓小問題拖成大隱患。
陰道感染或炎症
陰道受細菌、黴菌等病原體感染引發炎症時,陰道黏膜會處於充血、水腫狀態,甚至出現破損。這種情況下同房,摩擦和接觸很容易導致黏膜破損加重,進而引發接觸性出血。
除了出血,通常還會伴隨明顯的信號:比如白帶顏色、性狀異常(如變黃、變綠、呈豆腐渣樣)、有異味,或是外陰出現瘙癢、灼熱、刺痛感,出現這些症狀需及時排查感染類型。
宮頸炎
除了出血,宮頸炎常見的伴隨症狀還有白帶增多,顏色可能發黃、呈膿性,部分人還會感到下腹部或腰骶部酸痛,發現這些情況建議盡早做宮頸檢查。
宮頸息肉
這種出血通常量不多,但可能反複出現,且多無明顯疼痛感,容易被忽視。若發現同房後頻繁出血,建議通過婦科檢查排查是否存在宮頸息肉,必要時可通過手術摘除並做病理檢查。
宮頸癌前病變
約 11% 的宮頸癌患者,首發症狀就是性交後出血。除此之外,還可能出現陰道不規則出血(如非經期出血、絕經後出血)、異常陰道排液(如排液增多、呈水樣或血性、有腥臭味)等症狀。
一旦出現上述表現,務必盡快到正規醫院做宮頸癌篩查(如LCT宮頸細胞學檢查、HPV檢測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