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宮頸細胞異常怎麼辦?陰道鏡檢查是什麼時候需要做的?深圳婦科醫生表示,宮頸細胞異常是宮頸液基細胞檢查的結果,可能是炎性細胞、非典型性鱗狀細胞、癌細胞等,需要進一步進行陰道鏡檢查,陰道鏡是一種帶有放大鏡的光學儀器,陰道鏡檢查借助藥物,通過充分照明和局部放大,實現對外陰、宮頸、陰道的觀察,輔助診斷是否存在病變或異常細胞,並對懷疑有病變的部位夾取部分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。那麼,子宮頸細胞異常怎麼辦?陰道鏡檢查是什麼時候需要做的?
白帶異常與外陰瘙癢背後的隱患
一位29歲的女性,因“白帶增多、外陰瘙癢 ,既往有宮頸低級別病變”前來就診。在婦科門診,陽玫醫生通過詳細的問診和檢查,發現患者的症狀可能與婦科炎症及宮頸病變有關。為了明確診斷,陽醫生安排了包括白帶微生態、支原體、衣原體、HPV和TCT在內的全面檢查。
發現患者宮頸柱狀上皮外翻、充血、出血,並伴有多個納氏囊腫,輔助檢查提示多項炎症指標異常,並hpv陽性、tct異,提示可能存在宮頸病變並宮頸炎。陽醫生進一步通過陰道鏡檢查,確認了宮頸的異常表現,抗炎治療後進行了活檢以明確病變性質。
什么是宮頸病變?
宮頸病變是婦科常見疾病,包括宮頸上皮內瘤變(CIN1、2、3 級)和宮頸癌等,宮頸上皮內瘤變1級屬於低級別病變,宮頸上皮內瘤變2、3級歸屬於高級別癌前病變。早期宮頸病變可能無明顯症狀,但隨著病情發展,可能出現以下症狀:
1.異常出血:非月經期的陰道出血,特別是在性生活後或婦科檢查後。
2.分泌物增多:白帶增多,可能伴有異味或顏色異常。
3.性生活不適:性生活過程中可能感到疼痛或不適,可能伴隨出血。
4.下腹部疼痛:炎症較重時可引起下腹部或腰骶部疼痛。
5.尿頻或排尿困難:當炎症波及膀胱三角區或膀胱周圍時,可能出現尿頻或排尿困難。
宮頸出現病變99%以上與人乳頭瘤病毒(HPV)感染相關,hpv感染的高危因素有性生活過早、性伴侶多、多孕多產、反生殖道感染、吸煙、無保護性行為、宮頸病變家族史等因素有關。早期發現可通過婦科檢查、HPV檢測、TCT檢查等手段確診。
陰道鏡檢查是什麼時候需要做的?適用人群與適應症
1.宮頸癌篩查異常:如HPV高危型陽性、TCT(宮頸細胞學檢查)提示病變或意義不明的細胞。
2.異常症狀:包括不明原因的陰道出血(如性交後出血)、持續陰道排液或肉眼可見的宮頸可疑病變。
3.隨訪監測:對既往宮頸病變患者的複查或治療效果評估。
4.其他指征:如懷疑性傳播疾病或陰道炎症的深入檢查。
隨著陰道鏡檢查在基層醫院的普及,很多醫院都喜歡這個“好幫手”,但是陰道鏡檢查並不是宮頸病變的一線篩查工具,而應該是在初步篩查(如細胞學加或不加HPV檢查)出現異常結果時再使用,目的是指導是否需要活檢,以確定病灶部位和評估病變性質。
這也就是通常我們經常聽說的宮頸病變篩查的“三階梯”:細胞學-陰道鏡-活體組織檢查的模式,如果第一階梯,細胞學加或不加HPV檢查無異常,又不存在性生活後出血等症狀的情況下,是無需進入第二階梯陰道鏡檢查的。
檢查流程與注意事項
1.檢查時間:非月經期
2.檢查前准備:檢查前至少 48 小時內避免同房、陰道沖洗和陰道用藥。絕經後生殖道明顯萎縮者,需遵醫囑陰道局部使用雌激素2~3 周後再行檢查。
3.物品准備:既往病曆資料和宮頸癌篩查相關檢查報告。
陰道鏡檢查對身體有傷害嗎?會痛嗎?
陰道鏡檢查本身是一項相對安全的檢查,風險較低。女性在陰道鏡檢查過程中可能會有輕微的壓力感或不適,尤其是在插入陰道擴張器或使用溶液時,但通常不會感到劇烈疼痛。活檢時可能會感到輕微刺痛,活檢後可能會出現少量出血或分泌物,但這些不適通常是暫時的。
做完陰道鏡檢查後,有哪些注意事項?
1. 檢查後的一兩天,陰道可能會出現少量出血。
2. 陰道鏡檢查過程中若進行了活檢,兩周內禁止性生活、盆浴。
3.保持外陰清潔,預防感染;避免劇烈運動,若出血過多應及時回醫院就診。
溫馨提示:陰道鏡是宮頸癌防治的重要工具,但其應用需嚴格遵循臨床指征。女性應通過規范的HPV和TCT篩查評估風險,並在醫生指導下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。定期婦科體檢、關注異常症狀,才是維護生殖健康的核心策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