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宮內膜息肉一定要切除嗎?了解治療方式與判斷標準!
上周,43歲的陳女士來到醫院,她告訴我:她在3個月前的體檢中發現了子宮內膜息肉,這一次想要複查。但令她驚奇的是,這一次檢查,B超並未提示宮腔內占位,內膜息肉也神奇地消失了。陳女士驚喜的同時又感到幾分疑慮:內膜息肉去哪兒了呢?
子宮內膜息肉
實際上,25%的子宮內膜息肉(尤其是直徑小於1cm)可自行消退,很有可能在幾次月經後就隨著內膜的剝脫而消失了。
還有一種可能:女性在黃體期增厚的內膜可能被B超誤認為是子宮內膜息肉。因此,這些被“誤診”的女性在月經結束後再做一次B超,就會發現息肉“消失了”。因此,建議大家在月經剛幹淨時、內膜最薄時去做B超,這時的結果會更准確。
子宮內膜息肉會引起不孕?
子宮內膜息肉若長在宮頸管內,可能會阻礙精子進入宮腔;若長在宮腔內,可能會妨礙受精卵著床或影響胚胎的發育,從而導致不孕。
子宮內膜息肉惡變的概率有多大
大多數子宮內膜息肉都是良性病變,但也有一些息肉會有惡變的風險。相關研究表明,子宮內膜息肉的惡變率約為2.73%,但在以下人群裏的惡變率會更高。
1:有異常子宮出血者
子宮內膜息肉的惡變率達到4.2%~5.14%。
2:絕經後陰道流血者
絕經後陰道流血者的息肉惡變率達到4.93%~5.4%,因而當息肉呈不典型增生時,應以癌前病變來看待。
3:糖尿病患者、高血壓患者
子宮內膜息肉的惡變率達到3%~10.7%
子宮內膜息肉應如何治療?
據研究顯示,6.3%~27%絕經前無症狀子宮內膜息肉者(直徑<1cm)可於1年內自然消退。因而,無症狀、無惡變高危因素、息肉直徑<1cm的絕經前子宮內膜息肉患者,可觀察隨訪。推薦3~6個月進行超聲複檢1次,若息肉增大或出現症狀則需要進一步治療。
但對於以下三種情況,建議宮腔鏡檢查加宮腔占位切除:
1:有症狀的子宮內膜息肉,如經量增多、經期延長、同房出血、不孕、絕經後出血等症狀。
2:直徑>10 mm的子宮內膜息肉。
3:懷疑惡變的子宮內膜息肉,或存在惡變高危因素的子宮內膜息肉。
深圳怡康醫院溫馨提示: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,生活壓力日益增大,廣大女性朋友們對於自身身體的關注越來越少,容易導致病情拖延。子宮內膜息肉雖然是小疾病,但也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