宮頸TCT檢查是什麼?婦科體檢中必不可少的一項篩查
對我們女性來說,TCT是我們經常聽到的,體檢的時候經常會問你有沒有做TCT ?你TCT結果好的伐?那么TCT究竟是什么呢?
關於“液基薄層細胞制片術”的科普知識
TCT,全稱是液基薄層細胞制片術,是一種用於宮頸癌細胞學檢查的技術。液基薄層細胞制片術利用先進的薄層制片技術,通過特定的方法將采集的細胞樣本制備成均勻的薄層標本,提高了細胞樣本的檢測質量。
與傳統刮片相比,減少了細胞重疊、背景模糊等問題,細胞形態更加清晰,大大地提高了診斷的准確率。因為它采用宮頸刷更能提取足夠多的細胞,減少了不滿意標本概率,其次TCT的保存液對粘液、血液等雜質可以進行一個處理,有效地保留了宮頸細胞,過濾掉血性標本裏過多的紅細胞,還能使上皮細胞更接近於新鮮時的狀態。
TCT在我國主要聯合人乳頭瘤病毒(HPV)檢測用於宮頸癌篩查中,當然,它不僅廣泛應用於婦科疾病的診斷與篩查,也應用於其他幾個方面。比如胸腹水細胞學檢查、痰液細胞學檢查、尿液細胞學檢查、各類穿刺液細胞學檢查(甲狀腺多見)、灌洗液細胞學檢查(支氣管為主)等。
TCT檢查方法和注意事項
將專門的宮頸細胞刷放置在宮頸管內及外口處,旋轉數圈後取出,將小刷子上的標本洗脫於保存液中,送至病理科檢查。
檢查前注意事項:
1.避免經期取材,至少在月經幹淨三天以後。
2.檢查前24小時內禁止性生活。
3.檢查前一周避免陰道灌洗及陰道用藥。
有性生活的女性應定期進行TCT檢查,特別是年齡大於30歲的女性。如果出現異常出血、白帶增多、白帶顏色異常等症狀,應及時就醫並進行TCT檢查。
TCT報告解讀
結果:陰性。
①未見上皮內病變細胞或惡性細胞(NILM):表示宮頸細胞正常,無需特殊處理,建議定期複查。
②炎症程度:炎症會改變細胞形態,有時鏡下會出現較多白細胞,通過計算白細胞數量,判斷炎症程度,輕度、中度、重度,炎症程度較重時需要進一步檢查及治療。
③萎縮性改變可見於絕經期和產後。
④微生物學檢查:皰疹病毒、線索細胞、念珠菌、滴蟲等生殖道炎症,對應的診斷有:細胞學形態改變,符合單純皰疹病毒;菌群變化,提示細菌性陰道病;真菌,形態學符合念珠菌屬;陰道滴蟲。需要進一步檢查及治療。
①非典型鱗狀細胞-意義不明確(ASC-US):提示有異常細胞存在,可以由炎症、感染、上皮內前期改變、癌前病變甚至宮頸癌引起,但是不確定是否存在確切的病變,建議HPV 分型檢測。如果HPV檢測提示高危型陽性,必要時可做陰道鏡檢查;陰性結果即可12個月以後複查。
②非典型鱗狀細胞-不除外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(ASC-H):可見於非典型修複、放療、高級別病變、鱗癌的病例,雖然不能明確意義,但是傾向患有高級別病變,需立即進行HPV 分型檢測、陰道鏡檢查及可疑病灶處活檢,即使結果陰性也需密切隨訪。
③鱗狀上皮內低度病變(LSIL):提示存在輕度鱗狀上皮內病變(CIN1)。LSIL預後良好,大部分病變在1年左右自然消退,少數病變持續存在,這部分中的一些患者也可在幾年時間進展為HSIL或癌。LSIL發生進展與HPV型別高度相關,尤其是HPV16型。因此需結合HPV檢測及陰道鏡活檢證實並排除是否有更高級別病變。
④鱗狀上皮內高度病變(HSIL):包含宮頸鱗狀上皮中度異型增生(CIN2)、重度異型增生(CIN3)及原位癌。建議陰道鏡檢查、宮頸活檢及頸管診刮。
⑤鱗狀細胞癌:一旦確診需盡早治療。
⑥非典型腺細胞-非特異(AGC-NOS):少量腺上皮出現異常,有病變的可能,需陰道鏡檢查、宮頸活檢及頸管診刮診斷。
⑦非典型腺細胞-傾向於腫瘤性(AGC-FN)提示細胞形態或結構有異形,但又沒有達到原位腺癌或腺癌的標准,需要陰道鏡檢查、宮頸活檢及頸管診刮確診。
⑧子宮頸管原位腺癌:建議立即陰道鏡檢查與頸管診刮。
⑨腺癌:陰道鏡檢查與頸管診刮。(腺上皮的病變較少見)
女性朋友建議
盡早接種疫苗:HPV疫苗是預防HPV感染的有效手段,建議適齡女性及時接種HPV疫苗獲得對相應型別的保護。
安全性行為:減少性伴侶數目、推遲初次性行為年齡、避免高危性行為、慎重選擇性伴侶並規范性伴侶的性行為。
健康的生活方式: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及避免不良情緒,可提高身體免疫力,從而更有效地抵抗病毒感染。
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:勤洗手,尤其是在如廁後、進食前等;注意生殖器衛生,避免與他人共用毛巾、浴巾等私人物品。